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教师理论宣讲团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普法专题理论宣讲活动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9-25 [来源]: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营造团结友爱的校园氛围,根据国家民委、教育部相关部署要求,以及省委教育工委发布的《关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活动的通知》要求,在校党委宣传统战部统一部署下,由思政课专职教师组成的理论宣讲团于9月24日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普法专题理论宣讲活动。

教师理论宣讲团王瑞、王妍、祝春梅、刘春荣、张玉冰、唐博超、梁广东、刘文文、徐洪军、霍洪宝、胡美玲、刘军、孙威、张光远14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思政课教师组成,面向全校14个二级学院和部门开展题为《坚定“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专题宣讲。宣讲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逻辑清晰、层层递进。第一部分为“五个认同”的提出,系统梳理了从“四个认同”到“五个认同”的深化过程,重点阐释新增“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的三重考量。第二部分为“五个认同”的理论内涵在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一解读的基础上,强调要准确把握“五个认同”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深刻领悟其理论精髓,进而厘清“五个认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第三部分为“五个认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关系从身份、情感、精神、政治、战略五个维度展开由此论证“五个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支点。第四部分为坚定“五个认同”的实践路径面向全校师生,尤其是各民族青年学生,提出五点建议:厚植家国情怀,增强师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树立民族史观,增强师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凸显价值归属,增强师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师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高举伟大旗帜,增强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最后,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法律法规,详细阐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等政策内涵,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深入人心,营造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根基。

本次宣讲以“五个认同”为主线,贯通历史与现实、理论与行动,引导师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掌握民族政策和基本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高校力量。(撰稿:张光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