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教师线上同上一堂思政大课“四史”讲堂—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和“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推进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全面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教育部推出“同上‘四史’思政大课”活动。“四史”思政大课共设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堂课,授课重点分别围绕“英雄、复兴、创新、信念”几个关键词展开。四堂课的12名主讲教师从11所全国重点马院所在高校遴选产生,其中既有全国知名专家,又有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每堂课围绕一“史”,由3名教师联合讲授。课程推出后在全国高校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和大学生进行“四史”集中学习教育的重要渠道。
本次课是“四史”思政大课的最后一课。此次思政大课由北京大学顾海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慎萧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付丽莎副教授主讲。对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梳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分六个时间段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阶段”“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苏东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中国社会主义的探索”“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的具体内容,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程;回顾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从苏联经验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史,从源头上弄清楚了社会主义从哪里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深刻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丰富内涵。
四堂“四史大课”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更加坚定了全体教师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进一步激励了全体社会青年以昂扬姿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努力奋斗。(撰稿:朱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