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与科研 >> 教学工作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赴延安大学、广西大学开展暑期实践研修活动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8-06 [来源]: [浏览次数]:

按照工作安排,2025年7月,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心组织专职思政课教师分别延安大学广西大学参加2025年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暑期实践研修活动。

7月1319日,我院16名专职思政课教师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延安大学)开展主题为弘扬延安精神涵养高尚师德”的暑期实践研修活动。研修班课程体系立体多元,既汇聚权威专家的前沿报告与主题讲坛,又深度融合沉浸式实践与现场研学,引导学员循证于课堂、躬行于现场,在知行合一的循环中淬炼专业素养与实践智慧。在理论学习环节,一系列高水平专题报告为学员提供了丰厚的理论滋养。延安大学高尚斌教授以《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为题,循着历史的经纬,回溯党中央延安运筹帷幄、决胜千山的壮阔征程,抽丝剥茧地呈现了延安精神跨越时空的思想光芒与时代意蕴,为新时代思政课堂注入了深沉而隽永的历史智慧。夏永林教授以《提升思政课针对性与吸引力》为题,立足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前沿,与学员展开深度对话既剖析痛点,又开出良方,分享增强课程实效性的宝贵经验和前沿思考。在实践学习环节,学员们循着先辈的足迹,依次踏入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宝塔山、杨家岭、枣园承载着厚重历史底蕴的革命旧址聆听历史回响,深切体悟革命前辈以艰苦奋斗为笔、以一心为民为墨写就的崇高精神。随后,学员们还参观了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体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仅是危难时刻的生存智慧,更是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如今化作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引擎,迸发出蓬勃力量。行程的最后一站,学员们来到延川县梁家河村,参观知青旧居走进土窑洞、察看沼气池、漫步知青井,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中,实地感悟青年习近平的为民情怀和实干担当,理解“人民至上”理念的深刻内涵。

7月21日至27日,我院13名专职思政课教师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广西大学)开展以“祖国南疆明珠绚丽壮美广西——走进八桂大地上的思政课堂为主题的暑期实践研修活动。研修活动采取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和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态文明建设、红色文化传承、爱国主义教育等主题化作南疆大地上的生动教材成为铸魂育人的源头活水。在理论学习环节,广西新闻出版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黄健教授以《祖国南疆明珠绚丽壮美广西——行走在八桂大地上新闻叙述的思政课堂》为题进行专题讲座。讲座立足广西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省区的独特区情,通过新闻叙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创新模式,梳理八桂大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轨迹,聚焦新时代以来民族团结进步与边疆繁荣稳定的显著成就,深化了教师们对“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格局的理解。在实践学习环节,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课堂,老师们驻足凝视馆中珍藏的文物、图片等史料,悉心聆听广西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故事,对民族文化交融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在百色起义纪念园,教师们重温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百色起义的峥嵘岁月,深刻感受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奋斗和丰功伟绩;在刘永福故居三宣堂,深入了解民族英雄刘永福率黑旗军援越抗法、抗日保台的壮举、感悟其忠勇爱国的反侵略精神、爱乡爱民爱兵的民本主义精神;在湘江战役临时指挥部三官堂,聆听红军突破湘江的英勇故事、追寻红色记忆;在湘江界首渡口,抛撒鲜花花瓣、读《湘江为英雄歌唱》,用真挚情感传递崇敬与追思,用心铭记生命铸就的信仰征程;在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青秀山)基地,教师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伟力,切身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八桂大地的生动实践,为思政课教学积累了鲜活素材。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是教育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而设立的国家级培训平台。我院始终致力于为教师搭建登高望远的阶梯,参加研修全体教师将以此次研修为契机,擎起传承的火炬,携精神薪火重返讲坛,引导青年学子赓续血脉、胸怀家国,在新的长征路上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人的担当与智慧,续写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的壮丽篇章。(撰稿:张光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