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为国家更好地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5年10月29日下午,绥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进行了专题集体备课会,围绕绥化学院下发的“大学生违规违法警示案例汇编”进行学习和研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教师参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唐博超主持。
会上,唐博超老师首先宣读了案例汇编中的全部案例和警示内容,同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要在这个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否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一个人能否被社会接纳并更好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是一个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学会理论层面的指导,更要用好案例和事例,从而更为生动具体地讲好思政课。这个案例汇编大家要认真学习好、仔细准备好、恰当运用好,提高我们学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
与会教师认真学习所有内容后,就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如何将警示教育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初步达成四点共识,一是要认真学习警示教育的内容,并在今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好学情分析,把这些警示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年级、专业等情况进行宣传和讲解,让学生做到基础性的了解。二是在课堂理论教学中逐步融入这些警示内容,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重组和优化,形成授课过程中与理论知识结合的授课案例,提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生动性和具体性。三是进一步强化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育人作用,尤其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好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助力。四是对其中与教师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有关的部分,各位教师都应引以为戒,做好思政课教师的表率作用。
此次集体备课会通过警示案例学习、警示意义分析、集体讨论等方式为讲好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提供了充分的指引。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将持续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集体备课常态化机制,不断提高本教研室教师的教学能力。(撰稿:唐博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