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召开“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集体备课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关国印、院长王瑞、副院长王妍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集体备课会。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教研室主任王文刚老师就本课程教学内容中第七个专题即文明新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说课和案例教学示范。在说课环节,王老师首先就本专题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等八个方面介绍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而后王老师提出专题七是本课程教学内容结构的落脚点和逻辑升华部分,在本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授课教师可以沿着“历史视野的中华民族——现代视野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全球视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架构开展教学。在教学示范环节,王老师以鄂尔多斯“暖城”现象为切入点,选取典型实践案例,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明逻辑如何延伸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回应学生对“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与世界意义”的现实关切。
教研室其他老师对本次集体备课内容进行了点评并提出建议。孙威老师认为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共同体”这一理念,来展现其在中国民族国家建构中的成功模式和其具有世界意义的重要性和可能性。陆明老师提出为增强案例教学效果,教学中可以通过视频导入、案例解析、中西比较、小组讨论和延伸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联系。
通过本次集体备课,教研室全体授课教师对本课程第七个专题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重难点问题解决有了更系统、更深入地理解,为本专题教学顺利完成提供了重要保障。(撰稿:王文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