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推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025年3月19日下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教师举行了专题集体备课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唐博超主持,教师们围绕如何将全国两会精神有机融入课程设计、提升教学实效展开研讨。
唐博超老师以“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十个新看中国经济走势”为题,领学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聚焦“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做重点解读,并强调要以鲜活案例和生动形式将两会精神“带着热气”传递给学生,增强课堂吸引力;要以“第一时间学、第一站位讲”的政治自觉,将两会精神转化为鲜活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与现实路径。
与会教师结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际展开热烈讨论。徐洪军教授提出,要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科技创新与青年责任”等两会热点融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等教学内容中,通过案例对比、情境模拟增强课堂感染力。青年教师陆明分享了“两会精神微课堂”设计方案,计划以“乡村振兴中的青年力量”“新质生产力与职业选择”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实践调研,推动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
最后,与会教师就教学重点达成共识:一是在“法治思想”模块中融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订的法治意义,强化学生法治思维;二是在“道德建设”专题中结合两会代表关于网络文明、科技伦理的提案,深化新时代道德议题研讨;三是以“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使命”为主线,设计跨章节专题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强国复兴有我的信念。
此次集体备课会通过专题研讨、案例分享和精心设计,为思政课教学注入了新活力。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推进“两会精神进课堂”常态化机制,以理论滋养初心,以实践引领使命,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贡献力量。(撰稿:唐博超)